•    
  • 这个法官很靠谱

    ——“全国海事审判先进个人”孙光
    发布时间:2015-01-12    浏览量:


     

     一、咬定“真相”不放松

      孙光,大连海事法院海商庭庭长,国际法学博士。1997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先后经历了书记员、审判员、海商庭副庭长、海商庭庭长等岗位。曾获得“全国海事审判先进个人”、“辽宁省十大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

      当法官不容易,当海事法官更不容易。海事案件大多发生在海上,取证难最令法官“头疼”。汽车相撞能在地上找到印迹,两艘船在海上碰撞,水面上什么都找不到,这类案件的证据分散繁杂、专业性强、难固定。不过,为了弄清真相,再难收集的证据,也难不倒办案认真的孙光。

      2006年8月31日,日本横滨,一个由大连港运来的装载1520箱草莓的冷藏集装箱被卸载在港口。终于盼来货物的收货人急切地打开集装箱后发现,运来的草莓或是霜冻或变质,根本无法食用。为货物承保的日本三井住友株式会社向收货人赔付货损后,委托中国律师在大连将中国的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告上法庭。变质是因为装载时封箱不彻底,还是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出现故障?为了证实这个关键点,原告出具了日本检验部门的检测报告,被告也找来两名专业人员对集装箱是否发生故障并因此造成货物损坏进行分析。摆到孙光桌前由提单、货物发票、检验报告和电子邮件、询问笔录等形成的卷宗,像一座“小山”。孙光对眼前的证据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后,证据盲点浮出水面。

      “检验报告和证言中有太多凭经验和理论推测出的结论,拿来证明草莓变质的具体原因与时间还是有些靠不住,要是有温度记录就好了。”孙光一边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一边向从事海事运输的老同学询问,破解集装箱运输状态下温度的确定办法。当了解到冷藏集装箱是可以通过专业人员调取温度记录仪上的记录时,孙光兴奋的像个孩子。她立即请计算机专家调取集装箱内的温度记录,送到专门机构进行分析。随着冷藏集装箱每天的电脑温度记录被打印出来,真相也逐渐向孙光的判断方向走来。由于在海上运输开始后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发生了故障,使集装箱内温度上升,长时间浮动在0℃上下,而不是要求的-18℃。根据这个事实,孙光的判决得到了当事双方的认可。

      当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通过努力找到证明真相的直接证据,大多数海事、海商案件的证据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2009年2月26日,家住山东的陆某随车乘船来到大连。轮船到港后,陆某的老板没有听从客船上的车辆指挥人员的要求,擅自让陆某下车指挥车辆下船。在倒车的过程中,陆某意外被该车挤压身亡。他的父母将船方、陆某老板、汽车司机和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几方被告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均极力否认,加之事故现场没有进行勘查,事实认定困难。

      孙光首先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言画出轮船内部格局图,详细标出涉案车辆的位置。尔后,她反复观看船上不同位置的几部监控留下的录像,尽可能地将当时的情况进行还原。最后认定,以当时轮船内车辆摆放的顺序,如船方没有安排船员进行有效疏导,车辆很难有序下船。但当事人的证言与现场录像都显示当时的秩序良好,说明船方一定派人指挥车辆下船。陆某的车主没有按照船方要求擅自倒车,应该是此案的主要责任方。孙光依此证据推断作出的判决,让当事几方都口服心服。

      从事法官11年,孙光始终与“证据”较劲儿,与“真相”叫真儿。她承办的912件案子中涉外疑难案件占500余件,没有判例可循,审理难度颇大,却实现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申诉,无一矛盾激化。

      二、铿镪玫瑰国际“绽放”

      在大连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涉外案件占了近三成以上。涉外,是海事案件的特点,也是海事审判的难点。在与外国人打交道中,孙光巾帼不让须眉,从未给中国“跌份”,从未给中国法官“丢分”。

      2006年7月15日,一场暴风雨中,停靠在大连某港口的“伟大联盟”货轮发生断缆事故。该船所属的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罗依尔油轮公司被港口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定原告胜诉。拿到判决书后,被告律师失望地说,“断缆本身就是码头的责任,赔偿却要我们付,真是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案子上诉后,辽宁高院发回重审。该案一头系着中国企业的利益,一头系着外国企业对中国法律的质疑,在同事们看来都觉得承办这个案子会“压力山大”,自然落到了专啃“硬骨头”的副庭长孙光身上。

      孙光认为原审的问题还是在于对证据的把握偏离了事实。她对一审、二审所有的证据与裁判依据进行细细研究,甚至将事故发生当天的具体天气情况,气象台是否有风暴预报,当事人是否做好抵御台风准备等细小的事项都一一查证。通过对证据的认真整理,孙光认为船方在海水浪涌大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对缆绳进行检查造成断缆,应当对断缆承担责任。但是对于港口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其它轮船滞期费和营运费等赔偿要求,孙光在逐个论证后认为,这些是天气原因或者原告“插入计划外船舶”造成的损失,并非是被告造成的。由此,她下达了不予赔偿的判决,得到了当事双方认可,都服判息诉。

      我国的海事审判起步较晚,收案数量、类型堪称世界之最。为了取得法律效果与国际效果的统一,孙光主动把调解方式引入涉外案件的审理中,她审理的涉外案件调解率在44%以上。2005年2月17日,海城一家公司申请扣押一艘安提瓜和巴布达籍的船舶,理由是其委托该船运输的机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因船舶积载不当而压塌二层舱板,导致机器设备严重损坏。案件进入诉讼后,在准备鉴定时发现运输的设备是旧设备,国内从未生产过,检验机构难以寻找,具体检验难以操作,而且折旧也没有依据。“设备这么放着也不是办法,过不了几天就成废铁了。”孙光到港口堆场看过被损坏的设备后,焦急地找到原、被告,希望双方能坐下来谈谈。“如果鉴定一直做不了,机器贬值,港口存放费用不断增加,你们双方的损失都会更大,不如都降低一下期望值。”“我们和租船人之间还有追偿的问题,还要商量一下。”孙光主持三次面谈,都没能使双方达成和解。但她仍不放弃,耐心地与当事人电话沟通,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打了多少次电话。最后,原、被告终于达成协议,该案得以调解结案。“东方经验”,让老外树起了大拇指。

      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是孙光给海事法官的职业定位,也是自身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尽早到司法实践中锻炼自己,孙光放弃了继续读研的机会。进入法院后,她先后攻读了国际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撰写的《船舶扣押后的船舶留置权问题分析》、《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在《人民司法》、《环境保护》、《中国海商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2009年6月4日,在海洋污染责任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上,孙光以中国法官的身份出现在演讲台前。她神情自若地演示PPT幻灯片,以《The Factors Affecting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on Maritime Oil Pollution and Relevant Solving Measures(影响海洋油污司法鉴定的因素和解决措施)》为题,用流利的英语作了交流发言。演讲结束后,会场中传来阵阵掌声。这一刻,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参会人员频频点头,将目光一致投向这位自信的中国女法官。

      三、功夫在“书”内

      担任孙光的书记员会很累。庭审时,她养成一边听当事人陈述,一边校对庭审记录的功夫。

      “庭长日常比较嘻哈,工作起来却很严格,对制作裁判文书尽乎苛刻。”刚到孙光身边工作半年的法官董世华从桌面上拿起一份页白处已被改满的判决书,这份3页判决书,改了近30处,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孙光说,“裁判文书是浓缩的、定格的、复制的审判,从中既能看到法官的良心、态度与水平,也能展示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孙光的判决书名声在内,也在外。“在孙光的判决书里,除了能看到审判过程走向外,她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辽宁高院民事三庭副庭长何宝岩最先是从判决书中认识孙光的。他没想到,孙光没有像时下流行的那样把判决书写成研讨文章,而是对自己的审理过程娓娓道来,既不晦涩难懂,更不失判决的严谨。

      海事、海商案件专业性强,常涉及技术用语,判决书很容易让非海事专业的当事人不理解。孙光从第一份判决开始,就特别重视对审判流程的交待和对争议焦点的论述。写得久了,孙光给自己写的判决冠以“一一四阵形”称谓。一个“一”,是指判决要围绕争议焦点这一中心,缜密分析证据、确定事实;另一个“一”,是指要贯穿论述清楚这一主线,做到论述详细、逻辑清楚。“四”,是指判决书一般由法律适用、法律关系、责任分配和损失核算等四个部分组成,彼此照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有人劝孙光论述不要太仔细,因为“言多必失”。孙光却认为,论述越清楚,当事人越难质疑,这是裁判自信的表现。

      因为海事海商案件的案情大多复杂,孙光的判决书短则七、八千字,长则几万字,她从不肯敷衍一个字、一个标点。她写判决精力集中,可以从早晨写到晚上。判决书累计三百多万字,做到“零差错”。2001年,中国籍渔船辽中远渔0021、0022等6条渔船非法进入澳大利亚海域,近百名船员被澳方扣压后遣返,6条渔船被澳方扣押长达127天之久。渔船所有人大连远洋公司在扣船费、代理费、遣返费等费用上的损失近千万。事后,该公司起诉负责输送船员的大连海洋渔业公司,要求其赔偿因为提供的船员不适格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案件审理时,孙光发现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涉案渔船进入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并不意味违法,原告可通过司法程序在澳大利亚法庭主张实体权利。原告的巨额损失其实是因为其对相关法律的不了解放弃了自己权利导致的,而不是双方争论最热烈的“船员是否适格”。可是,原告在费用不足的情况下两次撤诉后坚持第三次起诉。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多到9组69项,都显示出不胜诉决不罢休的气势。孙光心想,如果直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判定该案而不对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论证,肯定会引起原、被告的不理解。于是,孙光在撰写判决时对所有证据进行了归类,并对有争议的证据和焦点一一进行分析,讲明没有采纳的原因。同时,她又详述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法条的规定与要义,并为当事人提供了解决此类事件最有效的办法。最后,孙光判定原告的损失与被告对船员的培训没有因果关系。判决书送达后,得到了当事双方的认可,并在最高院举办的第四届涉外商事海事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律师沈晓平对孙光的裁判文书特别推崇。“我从事律师行业十四年,看过一些匪夷所思的判决书。每次看了孙光写的判决,都感觉这个法官很靠谱!”

      四、浑身充满“正能量”

      因为专业性强的原因,能够代理海事案件的专业律师不多,代理人要么是孙光的校友,要么是曾经的老师。如何与熟悉的代理人打交道,是摆在孙光面前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坎儿”。

      孙光是个热情的人,校友定期聚会,她尽量不缺席;老同学遇到困难,她第一个冲上去出谋划策。可是,一旦牵扯到案子,她一定划清界线,保持距离。大连海事大学的郭萍教授对此深有体会。郭萍是孙光的大学老师。2011年10月,郭萍与孙光一起到大连旅顺调取证据。从大连市区到旅顺坐车需两个多小时。郭萍看到大家比较疲惫,便拿出备好的矿泉水,顺手递给孙光一瓶。让她意外地是,孙光摇摇头,不接。“我看你也渴了,喝几口吧!”“没事,我还不渴,而且这水我也不能喝。”“你这孩子,咱们这么熟了,喝瓶水能怎么样?!”“对不起,现在我们是当事人与法官的关系,这水我肯定不能喝。”拿着这瓶送不出去的水,看看眼前语气坚定的孙光,郭萍觉得自己没白看好这个学生。直到走进旅顺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倒上一杯水,孙光才喝上几口。“孙光不喝代理人一口水,表面看有点不尽人情,实际上这正是她的定力所在。”郭萍说,只要与别人谈起孙光,肯定要说这个事儿。

      刘旭从事律师十三个年头,没少与孙光这位半个校友打交道。五年前,刘旭为南方某公司代理案件。委托人原本担心“路子不熟”,肯定吃亏。接到判决书后,看到自己的正当利益得到了维护,心生感激,通过刘旭想送主审法官孙光几件小礼物,表达谢意。刘旭拎着礼物找到孙光表达来意,孙光说:“在专业水平和人品上,你是让我很尊重的一个律师,也请你尊重一下我这个法官。”“代理孙光承办的案子,是件很痛快的事儿。我们原、被告之间直接拼证据、拼适用法律的水平,而不用拼关系、拼送礼。”礼物虽没送出去,刘旭心里却很敞亮。他把情况反馈给案件委托人,对方感慨地说:“再打官司,还让孙光审。”

      “我是一个容易知足的人,追求简简单单的幸福,你不觉得许多事情复杂起来就很难快乐吗?!”这是孙光的幸福观。孙光从不八卦信息,即使有人和她讲,她也总是拿出自己的招牌动作,一边孩子气地甩甩头,一边说:“那与我无关。”没有觥筹交错,没有虚与委蛇,没有刻意的热络,让人难免为她的生活担忧。可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同事们这样评论孙光:“大家都认可孙光的官品、人品,如有人说她的不是,没有人会相信。”

      五、爱工作,爱生活

      在旁人眼里,孙光是个好法官,更是一个乐观派。她的那套原创生活哲学,让她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周围的人。孙光喜欢读书。她的家里没有电视,电脑也是工作时才用,满载三个书柜的书籍占据了她太多的八小时之外时光。傍晚时分,一家三口每人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听着各自喜欢的音乐,坐在家中属于自己的台灯下品读。这是孙光家庭的生活常态。近几年,孙光工作再忙,总会挤出时间休假,主要任务是陪放假的儿子。她从不带着儿子奔走在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中,只求让儿子有个值得回忆的童年和健康的心态。打小儿子对机器人感兴趣,孙光便给儿子报了实物机器人电脑编程控制培训班,没再给儿子报过第二个补习班。

      孙光爱工作,也爱家、爱读书、爱美食、爱旅行。或者说,她更热爱生活。因为这些爱,让她内心更丰盈,更能坚定地去过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六、笑看浮云起

      孙光的故事并不惊心动魄,也不让人热泪盈眶。不知是她标志性微笑,还是她职业化气质,让人感觉魅力十足。

      孙光爱笑。法庭上自信的笑容,亲切中透着严厉;生活中爽朗的笑声,率真中伴着讨喜。可最让人难忘的,是她面对世事浮华时那从容的笑。同期进入法院工作的同事,有的早已奔了别的前程,留下“收入少,又累又有压力”的话语。可孙光,初衷不改,微笑着诉说不变的追求:“案子审不好,我才会感觉累。”

      不要那么多,这也许是孙光的生存哲学。在人们费尽心思地研究各种成功学,迫切地寻求各种成就与认同的时候,她却在用最简单的思维找到了最关键的答案——对于法官来说,审好案子就是成功,担起公正才是最好的认可。当事人想从孙光那里找到“喜好”,总是无功而返。十六年如一日,大家都清楚她的坚守,以致不好意思打扰她纯净的世界。孙光改变不了大的生态,但营造了一个环保的自我,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审好每件案子。这样的日子,让她笑得没有负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置身于喧嚣庸常的大环境,孙光笑着拥抱最初的梦想,随我而不随波,从容而不从众。

     

    责任编辑:高明

    版权所有:大连海事法院 Copyright @ 2019 by www.dl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辽ICP备19013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