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匠心守初心、以公正担使命的模范法官——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孙光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1-08-24    浏览量:

    20210824279676.jpg

    孙光,女,汉族,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国际法学博士,1997年考入大连海事法院,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等职,现任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从事审判工作24年,经历8个审判岗位,她耐住寂寞、远离诱惑,用匠心精神守护公平正义,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承办案件1300余件,审理重大疑难和涉外案件600余件,平均上诉率不足10%,发改率不足1%,调撤率超过40%,无一错案,无一申诉,无一矛盾激化。她板板正正办案,简简单单处事,清清白白做人,为新时代辽宁法官勾画出“标准照”,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提供了生动路径。

    20210824603666.jpg

    20210824859087.jpg

    ——孙光始终追求司法公正,将公正体现在办案全流程全要素全细节

    从案子“入口”到“出口”,从审判“程序”到“实体”,大到每个环节、小到每处细节,孙光都以公正之心行公正之事。走上法官岗位,她办案曾一年最多达270件,结案率96%,调撤率78%,上诉率仅3%。她先后有四本比较厚、便于携带的“办案笔记”,满满记录着2002年以来承办的所有案件主要信息,包括当事人、代理人、鉴定人等涉诉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及各程序环节的日期,累计记录1782名涉诉人、5126个号码。她还习惯在办公台历上标注重要事项,手机也随时设置闹钟提醒。在她看来,当事人往往急于了解案件进展,在法律框架之内让他们清楚每个审判步骤“为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可以有效避免误解,因此即使没有询问,她也主动告知,让他们感受到司法温度。她总结了“三个明确”:对当事人信息要明确,记住当事人和代理人姓名等,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对案件进展要明确,细致解读送达、保全、鉴定、开庭、宣判等进展和现实问题,让对方感到过程“挺透明”;对不便告知的内容要明确,包括不便提前出示的证据、合议庭意见、内部审批材料等,有理有据,让对方感到“很应该”。

    无论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是否正当合理,孙光总是给予足够尊重并积极回应。2012年7月,在一起海上污染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审理中,被告申请调查养殖证的相关问题,孙光当即赶赴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进行详细调查,并记下了两级调查机构6名联系人的14个电话号码和9条回复意见,回院后遇到问题又多次咨询。被告代理人刘旭律师说,“尽管对方非法养殖不受法律保护的观点没有获得采纳,但看到法官对我方抗辩没有回避、没有迟延、没有敷衍,我们输得敞亮!”

    海事法官办案,操作难度大的是保证原告利益的保全程序——扣船。有一次,孙光带着法官助理张蕾冒雨扣船,足足打伞奔波了四个多小时才找到并登上船舶。爬悬梯危险性大,“女人尽量不扣船”是业界不成文的规矩,但孙光对自己承办的案件总是亲自扣船。面对激动的船员,全身湿透的孙光挺直腰板,耐心释明扣船原因和依据,直到船长签收扣船令。这些年,孙光成功扣船30余次,无一发生意外事件。

    孙光对待当事人始终“一碗水端平”,整个办案过程让当事人感到公正。海事案件当事人往往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为减少诉累,每次开庭孙光都列出庭审提纲,能一次开完的绝不开第二次,尽可能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书记员认为配合她开庭最累,经常开到晚上。孙光每次开庭都让各方及时确认回答记录,确保对每个问题的问答都明明白白。她认为,“当事人都希望法官问细些,尽量对双方提问一样多、一样刨根问底,双方就会感到‘功夫’在庭上,没有偏袒”。

    20210824388418.jpg

    ——孙光始终把办理一件案子当作一次新的创作,用绣花工夫出精品力作

    孙光以匠心精神办案,不管案子大小、难易,都习惯于精雕细刻、深耕细作,做到精心、精确、精致。1997年考入大连海事法院以来,她无论身处哪个审判岗位都专心专注。她是第一批经历庭审记录由“手写”到“录入”转变的书记员,曾在全院书记员打字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担任助理审判员后,她写的第一份裁判文书在全国优秀涉外商事海事裁判文书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从业32年的老庭长王振义这样评价她: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不会有多余的想法,她是我见过“装订卷最多、记录最精准”的书记员,同类型案件,别人记5页,她能记8页、10页,把所有争议问题都考虑到、记清楚。至今,在孙光办公桌上还摆着一本199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里面粘贴一份船舶碰撞案件的庭审提纲,那是20年前王振义主持的一次庭审,孙光记下他的审理方法,应用在同类案件审理上并不断在实践中充实改进。

    探寻真相是公正办案的钥匙。面对涉海案件证据分散繁杂、专业性强、不易固定等难点,孙光勇于与“证据”较劲儿,上百次破解“取证难”问题,用双方皆服的“真相”成功打开一个个心结。一起案件里,海上运送的草莓究竟是在装载环节还是运输途中变质成为争议焦点。孙光逐一分析当事人提交的一个行李箱证据后感到,“检验报告和证言中有太多凭经验和理论推测出的结论,用来证明草莓变质的原因与时间不够精准”。她多方请教,并带着技术专家到堆场调取集装箱的温度记录,最终确认“海上运输开始后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发生了故障”,让双方对判决心服口服。

    裁判文书是案件的定锤之作,体现一名法官的审判思维。在多年海事审判实践中,孙光总结了一套案件审查要点和处理方法,即“一一四”裁判法:从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归纳出案件的争议焦点,围绕争议焦点这“一中心”,缜密分析各方当事人的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判决要贯彻论述全面清楚这“一主线”,做到对案件主要程序和事实、当事人的基本观点以及合议庭对争议焦点的意见论述详细准确、逻辑清晰合理;审判意见一般由法律适用、法律关系、责任分配和损失核算“四个方面”组成,依据被确认的证据和事实,分别展开叙述,逐层推进,最终得出判决结论。

    孙光撰写裁判文书500余万字,她结合审判实践,围绕海商海事问题汇编了自己撰写的11类58份裁判文书,并配以“法官审判思维”介绍,出版《海事诉讼典型热点案件与审判方法》一书,成为一些业界研究人员、律师、学生的“参考书”。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初北平对孙光的“裁判法”印象深刻。他认为,“当前中国海商领域许多法律争议没有绝对答案,缺乏权威解释,只有思想的碰撞。孙光的判决坚持社会合理性判断,融入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在符合法律原则、遵守法律条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社会合理。很多案件在各方当事人争执较大、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以自由裁量的方式折中,使各方当事人接受理解,社会效果很好。”这些年,孙光撰写的裁判文书、法学论文有5篇在全国法院评比中获奖,5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审判的2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


    20210824860179.jpg

    20210824536194.jpg

    20210824427109.jpg

    ——孙光始终锚定国际化,在国际舞台输出中国法官智慧和司法文明

    海事法院涉外案件多、国际影响大,孙光始终站位大局、胸怀全局,努力向世界输出中国法治文明、传播中国司法理念、展现中国法官形象。近年来,她参与审理千万元以上诉讼标的额案件158件,亿元以上诉讼标的额案件21件,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辽蒙欧”“辽满欧”“辽海欧”大通道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涉外案件审理难度大,但更能在国际上展示中国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一艘停靠在港口的货轮发生断缆事故,该船所属的马绍尔群岛某油轮公司被港口公司告上法庭。一头系着中国企业的利益,一头系着外国企业对中国法律的质疑,在同事们看来“压力山大”的案子落到专啃“硬骨头”的孙光身上。她客观分析全部证据,包括事故当天气象台是否有风暴预报,当事人是否做好抵御台风准备等,最后认为船方在海水浪涌大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检查缆绳造成断缆,但港口公司请求的其他轮船滞期费等损失,系因天气原因或“插入计划外船舶”造成,故作出不予赔偿的判决,双方都服判息诉。

    我国的海事审判起步较晚,收案数量、类型却堪称世界之最。为了取得法律效果与国际效果的统一,孙光注重把调解方式引入涉外案件审理。一家中方公司以其收到的机器设备严重损坏为由,申请扣押运输该货物的安提瓜和巴布达籍船舶。在案件进入诉讼并准备鉴定时,她发现设备陈旧,国内从未生产过,检验机构难以寻找,一旦案件拖延,设备贬值、存放费用增加都会扩大损失。孙光先后主持三次面谈,站在双方立场上一遍遍劝解他们“降低期望值”,之后又耐心电话沟通,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打了多少次电话,该案终于调解结案。孙光先后参与审理涉外案件300多起,涉及24个国家,调解率超过44%,诉讼调解这一“东方经验”让外方感到中国司法的独特魅力。

    孙光给海事法官的职业定位是四化+国际化。她在CSSCI来源期刊等学术刊物发表10余篇论文,参与编写《海事法律实务译文选》等著作。她始终瞄准争当高层次国际审判人才目标,不断提高业务能力,5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2009年6月,她以《影响海洋油污司法鉴定的因素和解决措施》为题在海洋污染责任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作了英语发言。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的参会人员频频鼓掌。2011年,孙光一次性通过高淘汰率的论文答辩,取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如今点开她的微信“关注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商法研究中心等28个国内学术权威机构公众号“同框”在列。

    走上大连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岗位后,孙光的眼光放得更长更远。2019年6月,在她组织团队和亲自把关下,大连海事法院首次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发布《2018年海事审判报告》白皮书,为国内外更好地了解中国海事司法、参与海事活动提供参考。同年10月,她担任领队建设的大连海事法院中英文双语网站正式上线,积极对外传播法治声音,延伸司法服务。大连市人大代表王淑敏对每年发布的“白皮书”和实时更新的双语“网站”印象深刻,认为这些举措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建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10824974264.jpg

    20210824724015.jpg


    20210824462513.jpg

    ——孙光始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年轻人追求法治梦甘做燃灯者和铺路石

    在大连海事法院,孙光是青年干警心中的“superstar”(超级明星),有人称她“教科书式”法官、“示范型”领导,也有人说她是“仰望的高山”“可亲可敬的师者”。她就像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磁场,将青年干警们紧紧地吸附在身旁,带领他们一道向上向善向优,“一枝独秀”与“春色满园”交相辉映。

    只要有人请教,孙光的字典里没有拒绝和敷衍。2007年,武寒霜在初任法官后的一天,与她无意说起工作上的烦心事——想找某政府部门调查取证却无从着手。时任海商庭副庭长的孙光立刻想起两年前处理过类似案件,记录过该部门联系人的电话,就回办公室找到电话号码帮她联系,还分享了自己的办案经验。法官助理张蕾请孙光帮助修改论文,第二天清晨7点就收到孙光微信发来的8条意见,后来又收到她帮忙查找的最新版日韩法律。不同法官对同一法条常常有不同解读,孙光帮助同事修改裁判文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一般不偏离承办人的基本观点,而是启发式地帮助优化、完善和补充。她总是从格式的规范、说理的清晰、法律适用的准确、用词用语的精准等方面,给予耐心的启发引导,让青年法官养成思考和协作的习惯,逐渐增强审判自信。王敏法官曾与时任庭长的孙光研究一份判决书,几天里修改了5稿,之后又讨论4、5个小时,直到深夜十一点王敏把观点充实得让孙光也无可挑剔为止。孙光的办公电脑里可以找到2019年以来帮助青年干警修改的170篇论文和裁判文书,每处修改意见都使用“修订”模式或加以批注,清楚明了,有一篇论文改动多达321处。

    孙光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她当庭长后先后组建海商、海事两个庭的业务交流群,及时在群内分享最新案例和论文,回复审判难题。她在旁听庭审、审批文书、查阅卷宗时发现问题的,会及时在群里点评提醒。走上副院长岗位后,她的微信内有“分管部门审判学习群”等13个院内业务交流群以及“海事海商交流群”等18个业界交流群。翻阅群聊天记录,可以看到她的一条条交流动态,包括解答营商环境整改报告如何撰写、提示涉外案件审理注意事项等。

    孙光担任庭长期间,所带业务庭连年被评为先进、优秀部门,被授予“辽宁省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等殊荣;兼任院青工委主任期间,组织的“案例快评”活动获省直机关青年岗位建功竞赛优秀活动项目,院青工委被评为省直机关青年工作标兵单位。她帮带的17名青年干警,13人成为院中英文网站首批“翻译官”,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论坛20余人次,立功受奖32人次,裁判文书、学术论文获奖110人次。2020年大连海事法院获奖的42篇调研成果中,37篇经过孙光的把关指导。2012年以来,孙光被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聘为实务导师、兼职教授,并多次为省直机关新招录公务员授课。在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跃川眼里,孙光是对学生论文和实习指导最细致、最到位、最有口碑的实务导师之一,“一般的实务导师每年负责指导1、2个学生,而每年都有约30个学生报名选择孙光”。


    20210824551113.jpg

    ——孙光始终保持一眼见底的素颜,工作圈朋友圈生活圈简单而干净

    孙光崇尚“大道至简”,不爱美颜爱素颜,不求品牌求品质,为人处世透着一种“一眼到底”的脱俗与纯粹。她和领导的关系既近又远,近的是工作上的请示汇报,远的是没有任何工作外的交集。这是孙光多任老领导的共同评价。无论个人有多大进步、取得多大的荣誉,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接到过孙光的“请帖”,她和领导的关系简单到不足“一杯酒、一顿饭”。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关正义是孙光的博士导师,一直对孙光的成长给与关爱和指导。2014年退休后的第一个春节前,他收到孙光邮寄的一个包裹,顿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那是一箱价值不到200元的“三只松鼠”牌坚果,却是孙光生平第一次给他送礼。孙光说,“您在位,我不给您送礼,是对您的尊重;您退休了,给您送礼,是学生的一点心意。”

    孙光没有接受过同事的一次吃请。在同事眼中,请孙光帮助改学术论文、提审判意见都是简单的事,但要约她吃个饭、唱个歌、逛个街却是不能跨越的难关,只有部属跟她深夜扣船、加班开庭,才有幸由她掏腰包下馆子。孙光不接受吃请,但大家公认她说话干脆,直来直去,开朗爱笑。刘丽萍法官常和孙光一起乘公交回家,也常讨论孩子的教育。她对孙光放养式的教育印象深刻,也对孙光培养孩子“爱读书、爱运动、爱独立思考”的理念深表认同。大连海事法院副院长侯树杰当过孙光多年领导,在他眼里孙光就是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从不议论领导、同事和单位的是非,从不发牢骚、说怪话,也没有争过一次荣誉,“没有多余的想法”。孙光不是生活在真空,每年也会和高中时的同学或从小到大的闺蜜聚一聚。她只想把工作做好,过自己的生活,不习惯也不喜欢过得太“复杂”。

    孙光没有是非传闻。海事法律圈子小,她认识很多律师,不少师出“同门”。她把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定位为职业共同体,在案件之外不避讳探讨法律问题,更注重公私泾渭分明。从业20余年的海事律师王伟与孙光同龄且熟悉,和全国各地百余名海事法官打过交道。他对孙光赞不绝口:在业界,有点经验的海事律师遇到孙光,都不会有“托关系”的想法,她的裁判都在明面上,不会担心发生“奇怪”的事。交往十余年,他把与孙光的关系定位在“向孙光学习,与她共同成长”。

    孙光的生活朴实简单。她没有一个名牌包、一块名牌表,也不去美容SPA,身上的衣服基本在百元左右,平时只用价格低廉的护肤霜。她一家三口居住80多平的二居室,装修简单,没有电视机与沙发。客厅中最醒目的是一张1米宽、2米长的浅黄板材大书桌,孙光与家人常在这里看书学习。家中两个书柜装满了一家人喜欢的书籍。一路走来,孙光秉承她的简单之道。在她看来,走上领导岗位、取得个人殊荣都没有刻意的追求,正如小学六年级入团,大学二年级入党,一直是“学霸”,都是简单地一步步做好当下。

    曾长期从事反贪、纪检工作的大连海事法院院长邓妍认为孙光特别“靠谱”,对于这些年公众评价和获得荣誉,孙光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孙光累计获得52项荣誉,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26项。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模范法官”,被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辽宁省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评辽宁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荣立1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

    20210824369734.jpg

    版权所有:大连海事法院 Copyright @ 2019 by www.dl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辽ICP备19013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