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思践悟 | 三万里江山风云激荡,五千年沧桑凤凰涅槃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量:

    执行局副局长 陈铁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的学习心得与认识如下。

    一、 从中华文明中厚积力量

    1.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筚路蓝缕,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一代代考古学家孜孜不倦探寻文明起源的奥秘,还原文明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为了解开人类的起源之迷,更是为了让中华儿女胸怀自信、阔步前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是以揭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为目标,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用考古资料实证中华大地5000多年文明,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2.知所从来者,方明其所往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现代文明的熠熠生辉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就是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我们寻根问祖,是为掌握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从文明传承中汲取复兴力量。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华上下五千年滋养的文化自信,正为中国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当争做学史、爱史、护史、扬史的先锋,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如此,中华文明这条浩瀚长河定能一路向前、奔流不息。

    3.通古今之变,法中西之长

    历史有短长,文明无国界。中华文明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文明互见超越文明冲突,只有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让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可,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过辉煌,汉唐盛世各国向往,多国使者不绝如缕前来学习;我们也曾落后,但我们奋发图强、不断崛起。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取信世界、融入世界。

    二、从中华法系中汲取营养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依法治国体现了中国人民数千年来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在如此历史悠久且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认真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古代中国有着辉煌的法文化并自成一体,中华法系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要主动寻求中华法系“礼法之治”“良法善治”的法文化精髓:

    首先,现代社会综合治理需要汲取传统精华。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诉源治理上,德礼为主、法刑为辅的思想包含“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古代政治辩证法,是一种朴素的社会综合治理学说,在当代犹有借鉴意义。

    其次,法律须与道德相向而行。司法实践中要保持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礼之所去,刑之所取”,道德上应受遣责的行为,亦为法律所禁;法律所禁止之行为,道德自应否定。如果一个判决有意无意地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那它实际上便成恶法,损害人民,伤及民心。

    最后,“为政以德”,官德为先。“德主刑辅”即是以德惠民,以德导民。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官则是成败的关键,法官的个人修养与道德品格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版权所有:大连海事法院 Copyright @ 2019 by www.dl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辽ICP备19013536号